二十七日申时(儒略历西元前551年9月28日,以今格里历则为西元前551年9月22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),春秋末期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政治家,儒家思想的创始人,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‘世界十大历史人物之一。他的先祖是宋国人孔防叔。防叔生了伯夏,伯夏生了叔梁纥(hé)。孔子其七世祖先然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(存疑),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,从此以后木金父以其父亲的字为孔我氏。原籍河南商丘,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。相传曾修《诗》、《书》,订《礼》《乐》,序《周易》,撰写《春秋》。他一生从事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被中国人尊称“至圣先师,万世师表”。孔子死后,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,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《论语》。
孔子,子姓,孔氏,(左丘明)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农历八二十七日申时(儒略历西元前551年9月28日,以今格里历则为西元前551年9月22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),春秋末期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政治家,儒家思想的创始人,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‘世界十大历史人物之一。他的先祖是宋国人孔防叔。防叔生了伯夏,伯夏生了叔梁纥(hé)。孔子其七世祖先然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(存疑),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,从此以后木金父以其父亲的字为孔我氏。原籍河南商丘,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。相传曾修《诗》、《书》,订《礼》《乐》,序《周易》,撰写《春秋》。他一生从事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被中国人尊称“至圣先师,万世师表”。孔子死后,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,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《论语》。
相传他有弟子三千,贤弟子七十二人,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。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,被后世称为“孔孟”。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,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“孔孟之道”。[3]
详细描述 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,即农历八月廿七~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,即农历二月十一),名丘,字仲尼,汉族,春秋时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)人,先祖为宋国(今河南商丘)贵族。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、政治家,儒家思想的创始人。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,在世时已被誉为“天纵之圣”、“天之木铎”,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一,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、至圣、 至圣先师、万世师表,是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、日本、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。全中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