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洋是北大国发院的院长,坦率地说,我对他没有太好的印象;但是,这一次,我为他点赞。我说它是好建议,是因为心系民生。现在的专家,敢于为苍生说话,就要掌声响起来。虽然,这两个建议一条也不会采纳。
我注意到姚洋,是因为她与董明珠的分歧
董明珠提出要提高个税起征点,这当然是一个利民的好建议,有利于提高工人工资。姚洋反对,他反对的理由是统计学的;从统计数据看,工资超过5000元的占比不到14%,所以,姚洋认为现提高个税起征点完全是一个多余的动作。他肯定错了,因为这个统计数据是错的,姚院长太高看了中国的数据统计。
企业一向有两个账本,一个是给税局看的,一个是给老板看的,所以,实际发放工资时,工资超过5000元的占比肯定大于14%。
这一次,姚洋的建议很接地气。
一是看不出直接发1.4万亿的消费特别国债,由各省认购,各省自己偿还;二是取消房地产预售制。虽然,我相信这两条好建议都不会被采纳,那也要有人敢于发声,正视现实,而不是每天高唱中国经济又要引领全球了。
从逻辑上说,消费取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,而提高居民收入的首先在民营。民营塌陷,别说提高收入,恐怕就业都是问题。
那么,为什么不把钱用在对民营企业纾困上,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呢?这是因为,我们已经面临产能过剩,产品滞销。企业出现生存淘汰是市场的必然结果。以房企为例,九万家房企不倒掉90%,房地产供求平衡不了;所以,直接为企业纾困,并不意味着能同比提振消费,以至于姚洋说:“除了发钱,我也没有其它好的办法。”这哥们太诚实了。
消费想上去一定要有“自主性消费”,因为居民的消费心理在萧条的环境下,更倾向于存储,小家庭们都在准备打一场生活的持久战,从而进一步降低消费。
央行7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,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0.33万亿元,同比多增了2.88 万亿元。经济预期不好,消费心理也在发生变化。财政部呼吁地方行政要做铁公鸡,打好铁算盘;那是他们的事,咱们普通老百姓本来就是铁公鸡。
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果显示:居民的收入感受指数为44.5%,比上季下降5.7个百分点;就业感受指数为35.6%,比上季下降6.9个百分点;倾向于“更多消费”的居民占23.8%,比上季增加0.1个百分点;倾向于“更多储蓄”的居民占58.3%,比上季增加3.6个百分点。潜移默化的变化解释了为什么刺激消费的政策基本上都是无用功。
数据支持了姚洋直接发钱的观点,以电子货币的形式让大家限期使用,别琢磨着存到银行。问题是1.4万亿摊到人均也就一千元,真的管用吗?理性地看世界,消费这个词语掩盖了一个事实,什么刺激消费,中国经济的根子在房地产,房地产的消费才是最重要的消费,一人一千元除了促进猪肉涨价,不会有太大的效果,对房地产的销售作用可以说是无限趋近于零,所以,这个建议不会被采纳。
的确,预售制把中国的老百姓带到沟里去了,锁死了70左右的居民收入。预售制掏光了老百姓的口袋,那还怎么刺激消费呢?预售制本质上是用老百姓的钱在盖房子,而且透支了未来几十年收入,取消预售是早晚的事,太应该取消了。
但是,短期不可能取消,正因为预售制撑起了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,那么,取消预售制,房企更没钱盖楼了,停工与烂尾只会更多,那就需要非常巨大的资金去支持。这资金又在哪?姚洋也明白,他说:任泽平团队的研究数据显示,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是17.2%,其中,直接贡献是7.3%,间接贡献是9.9%,也就是说,100多万亿的GDP里面有十七八万亿是房地产直接或间接贡献的。房地产的产业链也很长,钢筋、水泥装修、家具、电器等……。这么重要的产业,又是如此之大的权重,它不能垮。如果立即取消预售制,它肯定垮了。
今年上半年,排名前100的房地产企业地产销售额下降51%,拿地规模同比下降60%,姚洋说:“稳定房地产行业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如果不稳定下来,极有可能演化出一场金融风暴。”
姚洋提出了两个好建议,却注定不会被采纳,因为,我们的经济中有很多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不通的地方,用纯经济学观点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的问题。
经济学家往往提不出一个正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,因为中国的经济问题永远是综合的,正如抗疫,不仅仅是人与病毒的关系,更重要的,也是无法回避的人与人的关系。
最终决定一切的是方方面面的利益。